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独治大明 第171节 (第2/7页)
熟读兵书,军队反而少了那种敢于跟敌人玩命的勇气。 至于原本武举定考核的四书题,学习儒家的那套仁义道德的思想,却是被朱祐樘毫不留情地取消,改为默写武经。 正是如此,此次的恩科武举其实更加注重考生的“动手能力”,而不是他们所喜欢的“理论能力”。 另一方面,武举还暗藏着一场选拔。 以前不懂儒学和兵法理论的军丁,几乎是没有出头之日,但此次武举会试则给这些群体一个机会。 朱祐樘在年初时,便下旨着令各县不限出身,推荐能运八十斤大刀者,故而各地有很多目不识丁得以前来京城参加武举的会试考核。 其实大明各地卫所并非真没有骁勇之士,只是他们通常出身穷苦,不说很难拿到武举乡试的机会,而且他们压根没有钱读书识字。 此次仅仅以力气为门槛,不仅底层百姓中的大力气有机会赴京,很多在卫所中不得志的军丁亦有了参加武举的途径。 只是有别于传统的武进士功名,这些特招的大力士仅仅只参加运刀和武艺比拼,而他们得到的是朝廷特别授予的恩科武生功名。 武生,这将是源自弘治朝的全新功名,而这帮人将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活跃于大明的军队之中。 八月初一,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西安门外,一百名恩科武进士和一百名恩科武生已经等候在这里多时,每个人都身穿一套崭新的武服,脸上显得既兴奋又紧张。 武进士的表现还好一些,但一百名恩科武生则是感受到了命运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