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独治大明 第349节 (第2/8页)
,而今像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海洋,仿佛根本没有尽头一般。 轰隆! 三艘明远宝船再次迎来了一场狂风暴雨,只是最早的那场风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宛如惊天骇浪重重地拍向船体,溅起了数丈高的水花。 “咱们返航!” 在见识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后,刘璋终于还是怂了。 第三百八十五章 凶饥曰蝗,众臣争“相” 时间飞逝,眨眼间京城迎来烈日高照的七月。 古人有云,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 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帆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者也。 据后世统计,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仅是有记录的蝗灾便多达71次,即平均每3.8年爆发一次。 弘治登基已经四年,虽然始终一直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但上苍从来都不会因为皇帝的品德高尚而减少自然灾害。 事实上,一个封建王朝能否有效地对抗得住自然灾害的考验,往往跟这一时段百姓能够接受的压榨程度有关。 在王朝的前期,广大的百姓往往都拥有更强的抗压能力,所以重大工程通常都是在王朝的前期方能完成。 若是到了中后期,像喜欢通过加派加征方式来加税的嘉靖,修建方形大外城成为奢望,致使北京城最后变成了凸字形。 每当百姓承受压榨程度达到最大峰值的时候,便会爆发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这个王朝离毁灭便不远了。 崇祯虽然怎么看都不像是亡国之君,但大明王朝从嘉靖开始的加税过于严重,最后其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