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独治大明 第148节 (第6/7页)
的宫女有不少懂得织布的,而今看到眼前这个女织工在这里演示,不由得纷纷惊叹地道。 朱祐樘来到飞梭织布机前,注意力放在那个跳动的飞梭上,看到由自己推动而成的成果,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 经他亲自设计,由工部左侍郎陈负责督造,特别弹簧的技术难关被攻克,飞梭织布机终于是横空出世。 飞梭并不算多么复杂,其实就是梭子里面多了一个滑槽,滑槽两端装上弹簧。 原本经纬交错需要停顿下来完成,但现在梭子可以极快地完成穿行。由于节省出来一个人手,且不需要中断摆弄纱线,故而生产效率大大地提高。 一匹棉布,除了需要原材料外,最大的成本其实是织工的时间成本。 大明棉布价格居高不下,很大程度并不是棉花成本高,而是一个女织工的用工成本太高,优质的棉布更是让人望价兴叹。 假如一个江南女织工的工价是一两银,而一个月只能织二匹布,即便原材料棉花不需要钱,每匹布的售价至少要五钱才能收回成本。 如果有一种织布机能够让这个江南女织工效率提高十倍,一个月能让她织出二十匹布,那么每匹的售价五分银便可收回成本,而以五钱银出售则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 可不要小瞧织机技术的革新,松江府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下大明最大的棉织中心,其实得益于一个人——黄道婆。 黄道婆出身贫寒,年少便流落到广东琼州府崖州,从黎族人学到运用工具织崖州被的技术,于元代元贞年间返回故乡,居于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 她在乌泥泾镇开始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轧棉机,弹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