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_独治大明 第38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独治大明 第384节 (第6/8页)

  现在这个沈二爷一口咬定船上全都是海货,意思便是要按免税处理,这明显存在着逃避关税的嫌疑。

    沈二爷沐浴在冬日的阳光之下,伸出大拇指指着自己的脸道:“什么规矩不规矩,咱是江南商号便是规矩!”

    有利益的地方,便有江湖。

    江南商号的出现在朱祐樘的意料之外,但却是情理之中。

    避抽税,省陆运。

    这六个字其实已经说明水运的优势,虽然京杭大运河的成本占漕米的八成,但陆运的成本其实更高,更是可以避开重重关卡抽税。

    除了成本之外,其实还存在着流寇这个因素。

    若不是王华跟王守仁歼灭了赣南那伙流寇,恐怕现在广东跟江西的水陆通道仍旧不安全,货物存在很大丢失的可能性。

    正是如此,哪怕大明没有开海,其实海运一直是很多大明商人的首选。

    江南地区的私人贸易港口兴起于明初,当时的世界首富沈万三,传闻便是借助京杭大运河的便利,将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和粮食运销海外,这才积攒下来惊天的财富。

    江南地区不仅拥有发达的陆路和水路交通网络,而且制瓷业、印刷业、纺织业乃至锡箔业、出版业等,都处在世界之巅。

    特别江南地区的贫富差距很大,以徽州府为例,由于除歙县外的地区以山地居多,所以很多人被迫经商谋生。

    在地理上,江南更接近于日本,天然拥有跟日本贸易的优势。

    其实这里还存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日本的主要流通货币是大明铜钱,加上他们拥有金和银贵金属,更是吸引华夏商人前往日本淘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