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_独治大明 第16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独治大明 第162节 (第5/8页)

斌对这位厚颜无耻的文官不再废话,当即让手下将人押上,朝着那个充满十八般刑具的审讯室大步走去。

    至于史笔如铁,他知道这些文官确确实实掌握着黑白颠倒的能力,但更相信后世人终究能够看穿虚妄直击史实。

    即便孙交等文人再如此抹黑成化昏庸,而今圣上残暴,但时代的兴衰会说明一切,而今他要做的便是助陛下撬开孙交这张嘴。

    七月中旬,棉花朵朵开。

    银光点染兆年丰,万顷星摇似雪融。

    素裹群芳谁兑暖,轻身入被蔽时空。

    ……

    在大明朝堂仍旧暗流涌动、明争暗斗的时候,京畿之地已经迎来了丰收时节。

    由于今年北直隶春夏并没有蝗灾,而棉花又是耐干旱的农作物,致使京畿种植棉花的人家的产量喜人。

    虽然绝大多数的武勋都拒绝朱祐樘种植棉花的召号,但很多底层百姓其实还是挺听话的,故而配合顺天府衙种植棉花的号召。

    其实早在明初之时,太祖朱元璋便已经注意到棉花的价值,所以十分重视棉花的种植,更是颁布了政令。

    当时朝廷下令:凡百姓在田五亩至十亩要栽桑、麻、棉花各半亩,十亩以上加倍。

    据史料记载:洪武二十年,河南彰德、卫辉、广平等七府棉布产量高达一千一百八十万三千余斤。

    永乐十七年,朝廷共征收棉布一百二十万六千八百八十七匹,丝棉二十四万六千五十七斤,棉花绒五十八万三千三百二十四斤。

    棉花早已经成为大明重要的经济作物,亦是华夏百姓能扛过一场场寒冬的有力保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