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独治大明 第229节 (第2/7页)
卿,你误会了!你刚刚进来的时候,可否遇见朱骥?” “回禀陛下,臣在西苑门确实遇上朱骥,但臣跟朱骥并没有交集!”王越不解,但还是老实地道。 朱祐樘伸手端起桌面上的茶盏,显得不紧不慢地道:“朱骥刚刚前来请旨追回杨汉!杨汉昨晚已经携带妻儿出城,据刚刚锦衣暗探的飞鸽传书,王汉携带妻儿朝蒙古方向而去,疑是要叛明归蒙!” “叛明归蒙?”王越顿时愣了一下,显得十分困惑地询问。 刘瑾看到朱祐樘正在喝茶,便帮着进行解释:“王大人,你是有所不知!杨汉父亲杨铭的本名叫哈铭,原是归顺大明的蒙古人,本是一个随使前往蒙古交涉的翻译人员,后在漠北追随英宗皇帝左右。英宗皇帝复辟后,便让杨铭进入锦衣卫担任要职,并赐姓杨,而杨汉是世袭锦衣卫佥事出身。” “臣有罪!”王越得知事情的始末,却是突然主动认罪。 朱祐樘手里轻轻捧着茶盏,不由疑惑地询问:“王卿,何罪之有?” “杨铭出逃的事情不可能如此的巧合,臣的都察院定然不干净!”王越显得言简意赅地认错道。 朱祐樘意识到两件事情确实有联系,心里突然微微一动地询问:“王卿,你是怀疑你的副手边镛泄密?” “陛下,臣不会无证猜测,只是臣怀疑马恕招供的消息是都察院的人透露给朱骥,所以朱骥这才安排杨汉逃离,故恳请陛下原宥!”王越有着自己的原则,便十分郑重地道歉。 其实他有一种感觉,只要自己提出调离边镛,陛下必定会同意,甚至陛下其实等着自己这个条件。 只是在军旅多年,他发现军营最大的害处便是胡乱猜忌,所以在没有绝对证据的前提下,他不会贸然给人扣帽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