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独治大明 第493节 (第3/7页)
路后,大家都知道“北京不向南”,很多产业纷纷向东靠拢。 据工部衙门知情人士透露,在京津铁道的规划中,将来的北京火车站会落在东郊,所以东郊的土地价格水涨船高。 当年钱员外在城郊囤地,原本赌的是朝廷修建外城,从而满足人口的居住需要。 虽然现在朝廷早已经明显放弃了修建外城,但现在大家对大明军队的信心越来越足,亦有大量的百姓在城郊居住,导致地价同样是飞涨,而钱员外的投资已经带回了十倍的回报。 当然,这得益于朱祐樘所提出的城市新规划,将东郊划出棋盘般的一大片区域,在其中修建一条条宽裕的水泥路。 若说内城是古风建设的基调,那么东郊新区则是呈现着现代化元素,一栋栋两层砖楼拔地而起,已经成为很多百姓的首选风格。 跟有钱人所追求的雅致不同,普通人家只要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所以更能利用土地的楼房成为了普通人的经济之选。 虽然不断冒起来的楼房,亦是默默地拉动着大明经济发展,但不可避免地消耗着生铁。 生铁,已经成为整个王朝最急切需要的物资。 好在大明王朝拥有诸多铁矿,而海外的藩属亦是不停进贡生铁,甚至占城国举一国之力为大明开采铁矿。 当然,这些生铁只能说仅仅够用,而大明王朝想要一直这般建筑下去,那么还需要从其他地方弄来大量的生铁。 目前京城最浩大的工程自然是京津铁路,这条两百多公里的铁路从北京城延伸到天津港,将是大明王朝崛起的标志性工程。 大明的财政预计超过一千万银元,虽然大部分成本是采购铁矿石,但一部分是工人的薪水和伙食,这些钱亦是慢慢流向各行各业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