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独治大明 第166节 (第1/7页)
黎氏政权和陈氏政权的后人得到了喘息之机,在黄福等官员推行儒学之时,他们则是默默地蛊惑百姓积攒力量。 虽然到任的交趾镇守太监意识到这里的百姓不服统治,但一切都已经为时太晚,叛军早已经成了气候。 事实证明,儒家的教化感动的只能是自己。面对没有獠牙的官府,在黎利的带领下,很多百姓纷纷加入了这场抢掠和造反的盛宴中。 面对战事不断失利的交趾,大明朝廷亦是采用了强硬措施,当即派成山侯王通前往镇压。 结果这又是一步错棋,王通是宁国公王真的儿子不假,但其实是一个怂包。在面对黎利的时候,竟然暗中派人许诺为黎利乞求封号。 最终,大明驻军连连失利,王通更是选择跟黎利结盟,而后擅自撤出安南。 至于被擒的黄福,亦被黎利释放,派兵送到了云南。 黄福在安南为官多年的好名声并不能助大明平叛,倒是将身上所携带的金银主动交公,说是叛军所赠。 事情到了朝堂,黄福毅然是晋升为工部尚书,王通虽然获罪但最后被文官集团成功营求,而罪责却是要由到任两年的镇守太监马骐以“激变一言”之罪下狱。 在当政者看来,只要不主动去惹事,黎利必定会乖乖做一个顺民。 由于彼时文官集团已经得势,而他们更向往共享太平之福,故而朝堂便出现为黎利乞求封号的声音。 贤臣杨士奇和杨荣在朝堂的声望极高,他们一起提议大明从安南撤军,册封黎利为安南王,承认安南国独立。 当时在位的已经不是太宗朱棣,若是太宗在位的话,估计能将这两位贤臣当场斩了。 明宣宗刚刚两年不到继位,在国家大事上选择倚重杨士奇和杨荣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