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独治大明 第297节 (第4/7页)
现,时而丰年,时而又颗粒无收。 现在处在了特殊的时期,为今之计只能选择苦熬,只希望明年春收能迎来丰收,从而摆脱现在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 生活在这个时代便是如此,日子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土地农产物的产量,而产量几乎是由老天来决定。 正是这个金秋十月,整个华夏大地呈现着悲喜三重天。 虽然文人一直渲染盛世,只是安史之乱直接戳穿了盛唐的谎言,那一个歌舞升平的长安城外是饿殍遍野。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 不论是哪个时期,虽然一些人享受到了和平盛世所带来的繁荣,但生产力低下注定需要更多的百姓负重前行。 只是很可惜,普通的劳苦大众一直都没有发声权,历史是由文人所书写,甚至是由文人定义好与坏。 周朝明明是一个生产力低下的奴隶制王朝,结果在文官集团的极力渲染下,反倒成为了治国的标杆。 很神奇地,既出现了武则天的周朝,亦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后周,似乎周朝真是一个使人人丰衣足食的时代般。 时至今日,哪怕明制对六部尚书有固定的称谓,但官场仍奉行周朝称呼。 吏部尚书称为天官或太宰,工部尚书称大司空,礼部尚书称大宗伯,户部尚书称大司徒,兵部尚书称大司马,刑部尚书称大司寇。 虽然几经变迁,但《周礼》在政治思想上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主观观点认为:乱世崩溃于《周礼》的瓦解,盛世则是源于《周礼》的回归。 至于他们奉为圣人的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