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独治大明 第139节 (第7/7页)
寺卿和左右通政使等正四品以上的非六部官员,但这些人注定是翻不起浪花。 在朱祐樘执政下的帝国,现在可谓是蒸蒸日上。 辽东战事只是本次会议的议题之一,除了参治岛的朝明互市外,本次会议另一项重要的主题是敲定今年恩科乡试的主考官的人选。 朱祐樘为防止乡试主考官和监临官串连舞弊,决定打破选派乡试主考官的传统模式,却是决定所有乡试主考官均由京官出任。 虽然京官前往偏远的省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费用,像前往南昌需要将近五十日,但出于对选才公平性的考量,其实这种投入还是值得的。 在场的重臣已经意识到偏远省份科举的弊端,甚至礼部尚书徐琼和工部尚书贾俊特意望了一眼万安,知道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处理。 现在看到朱祐樘看到乡试的舞弊问题且提出解决的方法,除了佩服这位帝王英明外,自然同意了这一项举足轻重的改革。 吏部尚书等官员其实是乐意如此,毕竟是选派京官赴任,无形中抬升了现在京官的地位,特别六部郎中变得更加值钱了。 随着今天的议题全部结束,十六位重臣纷纷离开这位神圣的养心殿。 自从新的行政中心设立在这里后,君臣间的交流明显变得更加快捷和高效,更是得到了重臣的一致拥护。 “陛下说乡试主考官不限于翰林,这真是难得啊!” “一些老翰林确实不宜长途奔波,宜以青壮官员为主!” “既要青壮又要德行优良,这样的官员恐怕不好找啊!” “别天天想着谈资论辈,要多给后辈机会,他们未必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