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226 取舍之间 (第2/10页)
,几个传教士传教的心思又热了起来,整日跑去教堂验看工程进度。负责火枪研究的三档头冯唐成绩不大,对此颇为恼火,见了杨凌不免有些惭然。 杨凌知道就是在现代各种专门学科发展的极其详尽的年代,想发明一种新式武器、攻克一个技术难关,都要花上几年功夫,所谓欲速则不达。他也没指望区区三两个月时间新式火枪就能出笼,所以反而要宽慰他几句。 如今陕西布政使司已开始全面准备试种红薯和玉米,刘瑾虽对杨凌横亘在他的权力路上心生怨恚,可是他的乡土观念极重,反正有内厂出银子保证不会让陕西出现荒年,如果这些作物真有奇效,那是为家乡父老做下一件莫大功德,所以他对此事极为上心。时时关注陕西试种新粮的事,内厂向陕西起运粮种和教授耕作地农匠时,刘瑾更是极为合作。 闵文建已升任江南道都指挥使司佥事,江南道都指挥佥事共设两员将领,一个负责练兵。称为掌印。一个负责屯田,称为佥书,闵文建现在就是江南道的佥书官,负责整个鱼米之乡的军中屯田事宜。 闵文建对此并不在行。不过他对杨凌的本事却推崇的很,对于屯田他既不懂也不会,却知道严格按照杨凌的交代去做,将军中贫瘠的土地全部改种新作物,又命令士兵开拓了大批本来不适宜种植庄稼的生田,做事可谓不遗余力。 祝枝山在桃源也在推广新作物,准备先试试一年两种,只是他地地方太小。比起陕西和江南道来声势就差得远了。杨凌听了心中畅快之极,如今看来只有京师这里力度最小了,可是天子脚下不同别处,文武百官都心存疑虑的情形下的确不适宜太过高调。 否则这些田地就凭内厂数千青壮劳力,要种地还不轻而易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