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_0163 刘瑾变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163 刘瑾变法 (第2/9页)

问着杨凌,却已得志意满等着杨凌夸奖了,他的策略中许多都是正确的,但真要执行起来,执行的官员本身就是个大问题。

    比如那条峻刑酷法制贪,杨凌看到那儿就有些想笑,刘瑾做了内相后。自已就没少收礼,而且同外廷猜忌内廷一样,刘瑾也信不过外廷,将此事在条阵中明确注明有东厂执行,试问一堆敲诈勒索地痞子执法肃贪会有什么效果呢?

    重新丈量田亩、依田地数量纳税这一条杨凌是赞同的,他在鸡鸣驿时就遇到过这种怪事,大明建国初的地主,如今已沦落成贫农。可是官方记载的田亩数还是一百多年前的,依此纳税差点儿没把那户人家逼的上吊。

    至于文官领兵,杨凌是坚决反对的,不过刘瑾这么做,是从维护君权出发。杨凌现在已不是初入京时的毛头小子,不会在官面文章上和别人幼稚地争个你死我活,听了刘瑾询问,杨凌沉吟一下。叹道:“公公这番理论,实是大有道理,不过......实行起来大有难度呀”。

    刘瑾见他赞同,心中大乐,至于难度......刘瑾乐观的很。他笑眯眯地道:“大人,你觉得我这般呈于皇上,可行吗?”

    杨凌赶紧道:“呃......有些小问题,比如说。公公认为户部应该每个月盘查一次各地钱粮,这个......就过于频繁了,舟车鞍马不胜劳顿呀,这一拨官员出了京,还没等回来呢,第二拨就得下去了,再说粮赋大多按年收成,临检频繁。地方官员迎来送往哪还有时间处理政务?”

    刘瑾听了连连点头道:“是了是了。咱家倒忘了那各地的官仓不在京里,这个要改。改为一年两次”。

    他拿过奏折了标注了一下,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