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152 伯爷回府 (第9/13页)
卫。 吕翀忍不住兴奋地道:“莫非皇上后悔了,要追回两位大学士么?” 百官一阵sao动,连刘健、谢迁那么沉稳的人,呼吸也急促了起来。御林军到了跟前,却停也没停,径直冲了过去,百官不禁嗒然若丧。 两位大学士终于要启程了,驿马驮车拉到了面前,家眷和家人都已上了车,刘健和谢迁向众位同僚举手作别,彼此正依依不舍之际,那三十多骑御林军士兵又徐徐赶了回来,后边旗幡招展。 那些旗帜除了京营的军旗,虽然大多是临时制作,但那擎在旗手手中的玄黄天子龙旗和杨字大旗分明表示奉旨钦差杨凌回京了。 百官用复杂地眼神注视着这一行队伍,最前边一辆是刘瑾的马车,他掀着轿帘儿,大马金刀地端坐轿中,目不斜视,嘴角噙着一丝轻蔑地冷笑。 第二辆马车便是杨凌的车轿,杨凌已听了前来迎接的御林军官兵禀报,前方正在为刘、谢两位大人离京饯行,犹豫再三,自已实在没有立场下轿相见,他的手举到窗帘边又放下,嘴张开了又合上,踌躇之间,马车已从众人面前缓缓驶过,杨凌颓然一叹,慢慢闭上了眼睛。 翰林院学士卢士琛盯着刘瑾远去的车轿,忽地越众而出,扫了杨凌刚刚经过的车轿一眼,朗声说道:“jianian佞者,上辱先人,次辱已身,虽累百世,诟弥甚尔,日月昭昭,民心如镜,为人当戒慎自省!” 杨凌听了唇边露出一丝苦笑:“假正义之名,就可以随意揣测他人之罪,动辄以莫须有地罪名进谏杀人么?你们就为了‘道义’、‘正理’在外廷之间,外廷和内廷之间扯皮去吧,我抽身事外,只要做好自已地事,对得起历史和良心就够了”。 谢迁望着连绵不断地车队,仰天长叹一声道:“一朝天子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