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54 借势呼风 (第14/19页)
本乡本土的,还能不照顾一下,所以登门拜访,又求托杨凌,万一皇上要贬他的官,请杨凌代为说和。 刘瑾就怕杨凌坏他的事,早派人盯着他呢,闻报陆完去走杨凌的门路。老刘又是大怒,难道我堂堂内廷首相,权倾朝野地刘公公,比不得他一个在野的威国公? 陆完再次被刘瑾叫去,痛骂不休。这三骂下来,陆完皮了,快让人榨成干了,他老刘还让不让人活了?反正京我是进了。迟到之罪已经免了,你还能把我怎么样?打不了罢官,老子不干啦! 陆完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当年一点书生意气、士子血性早就磨光了,今日却被刘瑾一而再、再而三的折腾给激出来了。老陆也不跪着装孙子了,噌地一下站起来,脖子一梗梗,扭头就走。刘瑾还没见过这样求人的呢。倒被他弄愣了。 陆完回去就收拾包袱准备滚蛋,不料等了两天,由于刘瑾摸不透他为什么见过杨凌之后,态度突然变的这么强硬,如今他正要对付王华,可不愿节外生枝坏了大事,所以愣没敢动他。 堂堂宣府巡抚,摞下地方那么多大事不管。走也走不了,留着又不知道还能不能做官,无所事事的,只好整天介在京里穷晃。 高层如此,还能维持表面平静,但是低级官员却无所顾忌,他们不象高级官员们久经官场老成持重,持政久了分得清孰重孰轻。知道迂回委婉的斗争手段。这些从认字儿就捧着圣贤书灌输了一脑子‘礼义廉耻’地书生们,说理论头头是道。可是远没达到‘入世’的水平。 真理在自已手中,那还怕什么?皇上不知礼、不守礼,为人臣子的此时不尽臣子之道,不表忠心,那什么时候出头?忠臣不怕死,怕死非忠臣。高级官员顾虑重重推诿不出,那我们自已出面。 弘治十八年进士、刑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