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_0154 利字当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154 利字当头 (第3/12页)

想为皇上分忧,这次南巡税赋时,杨某所见所闻,心中倒是有些法,只是不知是否浅薄可笑,所以也未敢进谏给皇上,老大人既然来了,本官正好请教一番,请大人代为推敲参详如何?”

    焦芳白眉一扬,眸中闪过一丝惊喜,杨凌这番话出口就是有意接纳他了,此人在皇上面前一言九鼎,如今掌握内廷大权的几位太监对他也言听计从,只要他肯提携,还用再受马文升那般人的气么?

    不过眼前这人年纪虽轻,南巡时收拾镇守太监,返京平息内外臣工的攻吁,都是深思熟虑,谋而后动,手段十分地老辣,这可不是个寻常人物,不知他要考较我些什么?

    我得有些独到见解能让他赏识,但大略方针又必须和他一致才行,机会难得,我得小心应付了。焦芳想到这里,就如当年进京赶考一般,提起十二分的精神,把锦墩向前挪了挪,微微倾身,聚精会神地道:“不知大人有何高见,老夫愿闻其详”。

    杨凌道:“本官这次下江南,所经历处大多是沿海一带,那里海盗猖獗、据本官了解是海民海商因海禁而走私、走私而海盗,这种情形屡禁不止,所以本官一直想不通,所谓堵不如疏,朝廷为什么不能解除海禁,鼓励民间通商呢?光以赋税来说,岁入就何止千万呐。

    本官回京时经过龙江船厂,见那里已一片荒芜,昔年三宝太监下西洋的盛况已不复得见,据说是因为西洋之行耗资靡巨,国力难以承受,所以本官想.......”。

    杨凌看了看焦芳那张满是皱纹的面孔,说道:“既然朝廷以宣扬国威为主的海运得不偿失,也不必禁止民间通商呀,虽然朝廷以农为本,也不应抑商过甚,朝中百官难道见不到与各国互通有无的好处?本官百思不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