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231 明争 (第7/8页)
使刘宇、兵部侍郎曹元、吏部侍郎张彩等八名实权人物金殿上书支持解除海禁,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这么迅速的动作一下子把群臣打懵了。尤其是皇帝咨询于内阁三大学士,李东阳、焦芳均当廷表示赞成,杨廷和亦不予反对,立刻把朝臣中相当一部分持观望态度地官员拉拢了过去,声言支持解禁。 这一来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刚刚上台,根基尚浅,根本不敢表明态度。刘大夏怒不可遏,杨凌继掌了督察百官之权和财权之后又掌兵权,他就觉得极为不妥,杨凌与内廷过从甚密,再掌握这么大地权力,形成尾大不掉不势,一旦心存反意,恐怕难以收拾,如果解除海禁,仿当年郑和旧制,由内廷掌管水师和商运,天下岂不落入jianian宦掌中? 是以刘大夏和马文升等人汇集一班老臣竭力反对,双方廷辩从剿灭倭寇、经商牟利、水师建制、国库负担、农耕影响激烈争夺,彼此贬抑,不料请求解除海禁的一方竟似早有准备,每提一个问题他们都可以拿出详尽地数据和周详的计划予以驳斥。 正德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象斗架公鸡般的群臣,心中实是快活无比。从来都是他正德,是百官呵斥教训地对象,难得这一回竟做了裁判,他真巴不得多来几场这样的廷议那才有趣。 老臣杨守随眼见对方攻势汹汹,而韩文等一班在朝中极负盛望的老臣如今皆不在京中,这才知道正德皇帝早有准备,嘻笑荒唐之间,不动声色地已将反对海禁的主要力量全支出了京城。 如今留下刘大夏、马文升几个人,不过是作作样子,恐怕这样争论下去,他们就要成为廷论地牺牲品,如果这两人再被免职,等到韩文等人回来,仍是势单力薄,再也无力一战。 杨守随灵机一动,踏前一步对正德皇帝道:“皇上,大明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