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_306 勒石载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06 勒石载功 (第2/20页)

解决了。这份武功使刚刚继位的小皇帝威望达到了颠峰。

    对于武事,杨凌讲究地是势如霹雳、速战速决。而对于文治,他却是慎之又慎。首先。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对于国计民生,尤其是这个朝代的民情、生产力、各个地方的发展情况,他就算现在恶补也是赶不上那些朝中老臣的。

    他的优势在于明了正确的历史发展大方向,只要大方向没错,具体的各项政策必须稳妥进行,在这其中即使有些错误,也必须得暂时容忍。慢慢调治,不能采用割rou剜疮地方法,弄得国家大伤元气。

    历史上的一些改革,记载在史书中,仅仅几句话而已。而那几句话,是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来见效的。想想当代的改革,在更先进、更有效的统治系统中,一条政令改革、政策变革动辄还要十年时间来推行、发展。并获得全体国民的一致认同,他并不敢奢望在他手里能一踌而就,短短三两年时光,便天下大变样。

    如果……..如果仅仅是一个特区,一个可以让他独自支配、而地域较小、文化落后、旧有势力的阻力相对较小地地区,他倒是有信心在短时间内创造一个奇迹出来,可是纵便是以正德皇帝对他的信任,会容许他这样做吗?毕竟。正德也是受到这个时代观念拘束的古人。

    这个念头,经常跳进他的脑海,让杨凌一阵耳热心跳,可是心情平复下来,他又放弃了这个荒谬的念头:难呐,纠正大地错误的历史决策,让这艘巨船缓缓改向吧,或许一两百年后才能看出朝廷今日做出的一些举措有着多么大的意义。而在自已有生之年。能见到地改变恐怕还是十分有限的。

    杨凌知道文明的发展有其基本规律:他做出的改变或许仅仅是一两个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