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化宋 第104节 (第1/8页)
就在王洋思考代入自己应该如何做时,京东路那大雪融化的泥泞道路上,一队车马,正缓缓行来。 一名三十余岁的中年人手拿书卷,目光沉稳,正反复思考信上文字。 他名张克戬,是名臣张耆之嫡孙,护守京城守军的卫尉丞,因为得罪蔡京,已在家闲赋快一载。 族兄张叔夜邀他入密州,他本不是不想动身,但却忍不住好奇这位族弟所说的“救亡大宋”之法,到底是什么东西。 密州如今已经是比肩成都府、杭州府的大城,羊毛织物远销海外,如今大宋地里乡间,处处可以看到几名妇人,盘坐家中、树下,三三两两,以织线为衣,羊毛线也成为儿女陪嫁的常见之物,更是飞快进入了闺秀的女工之技中。 如今密州一地的财赋,便能比肩整个京东西路,周围汝州、海州,皆有逃民或渡海、或翻山,前去密州落户。 张克戬曾去信询问,这是如何做到,张叔夜却是直接邀他前来密州,说是朝闻道夕可死,若是错过了此地,便如当年大宋错过王公变法一般可惜。 张克戬对此嗤之以鼻,他最看不惯的,就是张叔夜这些新法一党,打着“王公变法本意是好,只是下边人做得太急,所以才会害民”的由头,为王安石辩护。 真是掩耳盗铃,那王荆公变法时,提拔的都是“贷出青苗钱最多”、“收来免役钱最多”的官员,如此催促,哪能不出乱子,他不过是为国敛财罢了,说什么为民。 所以,他对张叔夜的第一封信,毫无兴趣。 直到张叔夜送来第二封信,说只要他去密州一趟,就把给他长子的荫官名额转赠族弟幼子。 他张克戬岂会在意一个荫官之名,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