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化宋 第158节 (第7/8页)
术含量太低,大家都会建造了。 纯碱价格极为高昂,广大人民群众非常擅长发现它的新用处,从肥皂到玻璃,从制皮到纺织,从味精到面点,用途广泛,供不应求,还不易坏,有的地方直接拿它和胡椒一起当硬通货,比在蜀地比那笨重的铁钱还好用十倍。 有着从官府到地方的一条龙支持,那建设速度真是乘风而起,巴蜀之地的林木繁茂,原材料丰足,又有足够的人口,一些不怎么重要的工程,没有多久就完工了,开始了试生产。 煤铁川中不缺,但改进后的炉子产量不可同日而语,大大降低了成本。 铁是工业之血,有了铁,便能打造更多器械。 别的不说,如今的大宋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铁件织机,虽然笨重,但换成铁件后,组装快,且坚固耐用,用水力推动,可以日夜不歇,大大降低了纺织成本。 户部统计发现,这几年来,大宋布匹产量提升了一倍有余,缴纳的财税也翻了一番。 而太原府附近,很多矿山更是增加了铁轨,以骡马运煤,效率倍增,让西北许多地方都用上了太原碳石。 这些消息都成为了当地府尹的政绩,很快传到赵士程案前,后者当然是一番表扬,同时允许了这些商品进入南边的云贵地区,那里还是苗蛮之地,是首部首领的自治州。 但和北方游牧民不同,只要有足够农具和粮食,他们就能自己开垦山地,一旦拥有田地,与汉人贸易,就能渐渐汉化,成为汉民治下。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同化的,同时南蛮之地也是将来的南方矿石来源,不能错过。 在这细碎烦琐之事的推动下,时间很快过去,到了八月。 这时候,京中诸臣都戒备起来,因为按这些年的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