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化宋 第247节 (第2/8页)
横的。 他撑着头思考了一会,又私下写了一封手书,让西北刘仲武去招揽一些西北羌人部族的少年,前来东京求学,东京城会包揽他们学习生活费用。 写到这,他思想又扩散开来。 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不如直接在东京城开一所外国语学院,将吐蕃、诸羌、西南夷的优秀年轻人招揽培养,灌输大宋的治国理念,将来大宋如果将这些地方收入治下,那就正好可以让他们带领家乡致富,改变当地的生活。 嗯,还可以让一些懂得外族语的学生,去到海外、西域、诸夷做事,这样的人用起来,肯定比在当地随便找个向导更放心。 就这么决定了! 赵士程把自己的意思写在纸上,招来讲义司,让他们出门,设立一个新的朝廷机构,名字,就叫外事院,将来大宋出访的使臣、各军的顾问,都可以从这里出来。 这事没遇到什么阻碍,或者说,在大宋任何新增官僚职位的事情,都不会招来反对,毕竟有那么庞大的候补选人在等着上任呢。 选人们虽然有些读死书的嫌疑,但能在大宋百万读书人中卷出来的,智力无疑是合格的,尤其是在背书读书一道上,完全可以相信他们。 这个外事院的建立并没有引起什么水花,在辽国覆灭、金国暂时退避,收回燕云后,大宋民间的舆论已经有些飘了,言谈举止之间,多了些大唐时□□上国的味道。 高丽国本来是大宋金国两边都在朝贡,如今他们年年都朝贡大宋,对金国的朝贡则找借口一拖再拖。 因着大宋新出的好东西太多,大理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