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空间]_分卷阅读25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51 (第4/4页)

  3个月后。

    上完一上午的粤语课,满脑子鸟语的陶小霜匆匆从浅水湾坐巴士赶回了北角,然后和许芳一起去区公署交租屋的差饷。

    在香港,所谓差饷就是指房屋的产权税,因为早年时,这种税金都是由警察(差佬)按月上门收取,所以就被称之为“差饷”。而随着近年英港政府的改革,差饷由每月一收变为按季度缴纳,并且由屋主自己到公署扎帐。

    而出租的房屋一般分为包差饷和不包差饷两种形式。如果包差饷,那么租约里就会写明由房东缴纳以租金的5%左右计算的差饷,而不包差饷,那租户就相当于要付出105%的租金。而鸿运大厦的包租公和租户们签订的租约就是不包差饷的那种。

    在去区公署的路上,许芳告诉陶小霜:在香港,尤其是香港岛,因为房价实在太贵了,所以很多人只能租屋度日,而那些有钱的人手里则握着很多的房产。像是她家和陶小霜家共同的那个包租公,鸿运大厦就是他父亲传给他的,因为那包租公贪赌,所以卖了半层楼,可就剩下来的那半层楼,每年收取的租金也够他家吃喝不尽了。

    许芳有些愤愤的道:“包租公也太抠门了,锦屏街就我们住的鸿运还不包差饷的。”

    “其它的楼都包了的?”陶小霜问道。

    “对呀”,许芳先是一脸的不忿,接着却又叹了口气,“……不过鸿运的每间租屋都有窗户,这可比其它闷罐子似的楼好多了。”

    “是这样”,陶小霜眨了眨眼睛,原来那又高又小的窗子还是个稀罕物!

    交完差饷,陶小霜和许芳一起在区公署附近的小饭店里吃了午饭——1月的天气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