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06 (第2/4页)
对,就是那位“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这位一直是杨小贝非常敬仰的对象,可以说全国,甚至世界上的农民们都受到他的影响。试想“大跃进”时期,拼命放卫星,拼产量,亩产也不过千斤。公社时期的产量更低,年成好的时候也就五、六百斤,就那样哪能养活那么多人呢? 后来全部换成了杂交稻,农民们随随便便亩产一千二、三百斤,特别好的可达一千五百斤。每回父母都要感叹一下,“要是没有袁龙平,哪里有这么高的收成啊!当年要是这么高的话,也不会饿死那么多人了!” 现在袁院士还没有走上神坛,但也已经声名远播了。白云与湘南接壤,袁院士这时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算是一衣带水的乡亲,在接到邀请后,百忙之中还是过来实地指导。 这也是白云县后来一直津津乐道的事。谁要说咱们的稻米不好吃,那必须得争个明白,当年可是袁院士给帮忙选的种!这时杂交水稻已经推广了好几年了,产量是上去了,但是口感并不是最佳的。为了达到出口标准,还有得到最好的优选品种,省农科院在袁院士的指导下成立了研究所,专门为了白云县因地制宜选种。 选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年有一部分土地试种,也有更多的土地变成蔬菜大棚。为此和政府的协调,农户的协议,技术培训,产品管控等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兹事体大,周县长也非常关心。 农民是最大的团体,农村出了问题,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都要出问题。现在又是新种,又是新模式,搞得不好到时候欠收、绝收,农民的土地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