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8 (第2/4页)
远不会抱怨,乡下人谁还怕走路啊?不就是走个2、3天吗?对工作的劳累也没有人说起,虽然都不是自己的家乡,参加过的工程他们并没有得到好处,但是国家说了需要人,咱就去好了。住的地方是在当地老乡家借宿,实在安排不下会有帐篷,也是一份新奇的体验。农村人不怕苦,不怕累。但是吐槽最多的,居然是大老远的运粮食。 上百公里的路程,就算是只背着行李也够呛,何况还要挑粮食?大伯到老了都还在笑谈他被安排挑一担南瓜,走了一天实在挑不动了,丢又舍不得丢,只好半路上全都煮了,把大家撑得够呛。等到了以后却发现粮食不够吃,只好厚着脸皮去找同样参加建设的军队去借粮…… 总之大家说起来都是欢乐满满。那个时候没事谁也不会出远门,没有这些搞建设的机会,大家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走出白云线。而且大家都是全村一起行动,呼朋唤友好不热闹。撇开辛苦的劳动不谈,听父辈说起来好像是去郊游一样。女人们的筐里都会带上鞋底子,半道上休息,还有工作中“打方”的时候,手里就不停地穿针引线,同时大声八卦说笑。这种时候男人们都会识相的走远一点,否则要是怼起来,这么些三姑六婆一起上阵,谁也吃不消。 不过这都是以前的事情了,老妈还是15岁的时候跟着去过一趟,这几年都没有大工程,大家就在田间地头修沟渠什么的。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了好久,哪怕是分田到户以后,除了农业提留,还有“两工”,就是农民在农闲时出“义务工”与“积累工”,也就是说每年还是要冬季兴修水利,不去的人还得按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