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71 (第4/4页)
善亭;都是地方政府对民众进行教化专门设施。 县衙大门面阔三间,明间对出去就是百米甬道过道。 东梢间檐下置喊冤鼓一架,是告状人击鼓鸣冤地方。不过此之前时候,这喊冤鼓又叫堂鼓。虽都是鼓。可和鼓楼作用又不同,它是用来作“放衙”。而放衙,就是到点时候宣布县太爷可以退堂下班了。不过从前朝起,衙门上班退堂信号已是改为敲梆子击云板了。就专供来不及写帖子告状老百姓鸣击叫冤用了。 一旦喊冤鼓敲响了,大门口值班衙役就要上前问明原因,立即禀报知县升堂审案。而且击鼓鸣冤有个规定。每次喊冤人只能击鼓三下,如果乱击鼓,升堂后就要先挨板子。后审案。 与喊冤鼓相对,西梢间堰下立有两通石碑,上门刻着“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看上去便越发肃穆了。 再一路向前。沿着中轴线首先看到就是县衙第二道门——仪门了。 仪门,顾名思义即“礼仪之门”。 仪门是县衙中为高大雄伟一座门。平日里,都是关闭不开。也只有知县上任、恭迎上司时候,为了以示隆重才可以打开。另外,还有公开审理重大案件时候,仪门也要打开,让百姓从中而入到大堂前观看或旁听。 仪门东侧为萧曹庙,这是为了纪念西汉名相萧何、曹参而建,意思上是让人都要学习萧曹治国方略。 仪门下两侧设了两小门,东为生门,也叫人门,是供衙内众人日常进出所用。西为死门,也叫“鬼门”,通常情况下也是关闭不开,只有提审犯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