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圆笔书圣典 (第3/4页)
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 从书法上看,石鼓文上承《秦公簋》这种春秋中期的青铜器。 铭文盖十行,器五行,计121字。 其书为石鼓、秦篆的先声,字行方正、大方。 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 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确有秦朝那股强悍的霸主气势。 然而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 可谓是古茂雄秀,冠绝古今。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 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 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 流传石鼓文最著名的拓本,有明代安国藏的《先锋》、《中权》、《后劲》等北宋拓本。 而陈文哲眼前的这些石鼓,其上文字肯定是出自向传师之手,也就是北宋时期的拓本。 这些文字就是出自,最初与石鼓有渊源的太氏石鼓文拓本。 这一拓本,就算是在宋代,也是比较全的。 因为当时向传师在对照自己手中的其他石鼓文拓本时,意外发现,这份拓本居然保留有“作原石鼓”的文字。 之后他发现的石鼓,特别是丢失的那面石鼓,仅余下半部的4行文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