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三章 心魔 (第3/4页)
的我还能听得懂,你这一说到佛家的东西,我可就听不懂了。” 徐老爷子笑了笑,也没解释,因为他知道跟胖子解释这佛语,也解释不清楚。 不过,其实这句佛语要理解也不难。 五蕴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经典的佛语出自《心经》。 《心经》的开篇讲的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 这里的“行”是入定的意思,“行深”,就是深度入定。般若,通常是指智慧;波罗蜜多,就是到达彼岸。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观自在菩萨在进行禅定、入定,或者是以入定的方式在进行修行的时候,得悟出了如下心得。 这么说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是观音菩萨在深度禅定时的佛学感悟。 在这句话的前提,还有一个是“照见五蕴皆空”。就是告诉我们,她已经达到了五蕴皆空的地步,就是整个身体已经脱离了“五蕴”所存在的境界了。 这里的“空”,不是没有了,而是在她看来,已经不会被这些能看到的“色”所带动了。这里的“色”说白了其实就是有形的物质。 所谓“五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我们通常能知道的最直观的就是“色”。如果我们看到的东西都能不动心,不动念,那么就会登向涅槃的彼岸。 当对“五蕴”的证悟都相同的时候,就达到“空”的境界。不为所动,就是彼岸。 这里的彼岸,就是脱离了苦海的轮回,达到了佛祖所言的“世界”了。如东方琉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等。 所以,“五蕴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跳出了五蕴的束缚,不为五蕴所动,达到我无、空无的境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