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被迫和前驸马复婚后 第59节 (第6/8页)
多月,非但不见成效,反而还让叛军又多占了一郡。 大安多年来重文轻武,武将兵丁早已不堪大用。 而他一路上所见的西北军,却个个勇武彪悍,更是因为常年抵御外族,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大安远不能及。 若此时西北也加入战局,大安危矣。 虽然大安有靺鞨这个盟友,可靺鞨人狡诈jianian猾,当初从大安迎娶公主,带走大批财宝时,对大安十分殷勤热络,可等到此时,大安需要他们出兵襄助,几次发信,却都百般推辞,甚至还以当初来大安朝见的靺鞨人,大部分都横死在大安为由,要向大安索取赔偿。 双方你来我往争执许久,靺鞨最后也只给大安送来了几百匹老弱的战马。 如此境况下,仍强硬要小郡王入京为质,激怒西北,绝非良策。 徐翰林一开始就不同意这个提议,可惜几次劝谏无果,反而因为他和子期的关系,被皇上密令来执行此事。密令中最后那句“不惜以何种办法”,无非是暗示他,要子期协助他掳走小郡王。 可如果子期真这么做,一个出卖侄子,背弃自己祖辈基业的人,今后在西北焉还有立足之地?旁人又会怎么看他? 一边是自己自小养大疼爱的儿子,一边是家国君恩。 徐翰林两边都想要保全。 所以到达西北后,他绝口没提要小郡王为质的事,而是尽力安抚崇宁公主和西北。 虽然他这么做,回到神京后,十有八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而皇上也会再派使者来西北,但届时朝臣们见到自己下场凄惨,必然会心有畏惧,少不了要互相推诿,都不会愿意来出使西北。 徐翰林不惧自己下场凄惨,只愿朝臣们推诿的时间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