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66 (第2/4页)
么多,当然什么都要有一点。” 这看起来只是平平常常的一个说法,但却略去了一半的潜台词。 中国人只要下决心走任何一条路,那么不干出点名堂来是绝不会罢休的。哪怕你排个世界第五,按比例也该是“国际先进水平”,对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来说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但国人听了会皱眉:比得过美国吗?比得过英法德吗?比得过日本吗?比不过也敢说世界先进? 卫老的雄心壮志,实际上也是国家出台的政策的方向。 与开放前部分电影花高价外包给国外后期制作公司不同,开放之后,可谓是“引狼入室”;以美国里程碑级的特效制作公司ILM在中国成立分公司为标志,国内后期制作产业进入了战国时代,且外强内弱,形势严峻。 但挑战也伴随机遇,激烈的竞争对抗也意味着技术和经验的快速交流。 现在的特效大片虽然卖座,但也是因为新鲜度高、话题足,实际上口碑并不好。除了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叙事问题外,还因为这些特效不中不洋不接地气,看着不伦不类。毕竟外国公司进驻中国,还有些水土不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国内特效制作人成熟起来,这种违和感一定可以消除。 引进外国资金、外国技术、外国经验是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出口”相比之下,仍显黯淡。就像水总是往低处流一样,强势产业进入弱势市场要容易得多;反之很难。 让好莱坞出现大批东方面孔,在短时间内,还是一个梦想。 尽管如此,国内演员进入国际电影的机会还是在切实增多。 对于沈携何时“触外”,大众普遍认为,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时间还是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