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七章 神秘的山长 (第2/5页)
先提到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而诸葛亮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这番言论的呢?他老人家要死的时候,写给7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咳咳,诸葛亮临终之前,大家估计都知道是什么情况,声望之隆可以说是海内海外无人不知,权势之重.......可以说是几乎把刘禅都完全架空了! 到了这时候来说什么“淡薄”“宁静”,诸葛先生真的是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啊。他老人家要真的是淡薄宁静,那么刘备不要说三顾茅庐,三十顾茅庐,三百顾茅庐也不管用嘛........最后提一句,孔明先生逝世的时候五十三岁,唯一的亲儿子诸葛瞻才七岁(长子诸葛乔是抱养哥哥的),这个,咳咳咳,也是颇为龙精虎猛了呢。 所以绝大多数的文人,都肯定是把“淡薄”“宁静”挂自己嘴巴边上,但潜意识里面好名却是必须的,表面上肯定很淡定,挥挥手曰:秋风过耳。但背地里肯定会点起蜡烛仔细分析,一分析之下就明白了,原来这两人最近出名,可不是因为搞出来什么名篇,弄出来了什么牛**的学术成就,居然是收了个懂事乖觉并且很有钱(这一点是最根本的)的**给他们造势呢! 这样一来,林封谨在各位大儒,鸿儒当中的名气肯定就大了,他在东林书院里面出入上课,肯定免不了就经常会被各位师长叫去看看,有的做事情比较直接一点的大儒或者鸿儒甚至会问问他还有没有什么适龄的弟弟之类的...... 好了,话题扯远了,所以林封谨算是见多识广,见过很多名儒,却一直都没有见过东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