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5章 非是池中物 (第1/4页)
“基于上述两点,我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理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更为恰当。” 顾云淮话音刚落,就有读书人提出疑问。 “民众知道,但知道的一知半解,若不理解上位者的苦心,心存不满,不是更容易出乱子吗?” 顾云淮:“你说的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政令传达讲解不够到位,民众不理解。这往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就像我们传话,从河湾村传到大桑村,再传到靠山村,再传到榆树村。一句话,传数个村子后,很可能被传成了别的话,甚至被添油加醋,起到反效果也不是没可能。 针对这点,进行改善,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绝民众误解政令的情形。 第二个问题,就是对民众的教化还不够到位,导致民众学了,但学了个皮毛,或者学了个半桶水。自以为懂了,其实不懂。对于这种情况,必须还要继续教导,加强教导。” “就像你说的,第二种情况,即便加强教导,也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但一项政令下达,是不容推脱等待的!民众一知半解,心怀不满,耽误甚至反对政令的施行怎么办?” 读书人再次质疑,他不认同这个解释。 “两相比较,民众不需知其所以然,直接按照命令去执行,才更有利于政令的畅通!” 他言语铿锵有力,目光灼灼的盯着顾云淮。 没错!就是这样!教化民众,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就是出力不讨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