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7节 (第4/12页)
门见山,短短几月,皇帝的神情更加稳重,只是一开口还是惊人之语,他道:“就这么短短数日,朕的人就拦下了十余次对王守仁的刺杀。” 第214章 我自横刀向天笑 即便是朕,也不敢去贸然动手。 君主与勋臣、与文臣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就勋贵而言, 皇室一直对勋贵委以重任,五军都督府的掌印是勋臣,京军主力十二团营的总兵是勋臣, 漕运、两广、湖广的总兵也多委任勋臣, 就连云南、甘肃等边陲之地,也是由勋贵世代镇守。 此外, 皇帝的亲卫锦衣卫也多挑勋贵弟子担任。世袭军官在普通军队中也占据了半壁江山。皇室内部的册封礼和祭祀礼也会要求勋贵出席。宗室贵女也多与世家大族联姻。这些军功贵族,早就与皇室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然而,有联系并不代表二者之间的利益诉求始终一致,归根结底,皇帝是天下人的皇帝, 他为政要从公出发,否则就会国运衰颓, 宝座不稳。可大部分勋贵经历了这么些代,早就忘记了祖辈反抗暴政的初心,他们事事都以私为目的,当皇帝举措有利于他们时,他们就举双手赞成,一旦损害了他们的利益,那他们就会立刻拖后腿。 就文官而言, 这些经过科举制选拔上来的儒家精英是君主统治的根基。他们对君主的忠心毋庸置疑,毕竟儒家最高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 必须要有一个圣君的角色。然而,忠心也不代表事事依从,他们中优秀的成员, 一方面拿着纲常伦理、祖宗成法约束皇帝, 一方面极力扩大文臣的职权范围, 他们以为自己是在为国尽忠,为主效命,但落在任何一个皇帝眼中都是大权旁落,必须要制衡。至于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