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_第8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3节 (第5/11页)

胁官盐,又岂只是小官小吏的过错。他们所偷的那些,比起各大王府,不过九牛一毛罢了。”

    俞昌忙道:“王爷所取的盐引,乃是先帝的恩典,不能算是私盐,小人也是做正经生意的。”

    月池闻言长叹一声,孝宗皇帝什么都好,就是心太软,总是因私情而废公法。盐引既指实物,又指票据。应天府的户部掌握着这种票据的印刷权。有了盐引票,就去能提盐。各王府、外戚、公主府乃至太监都找孝宗皇帝要过盐引,而他基本或多或少都给了。

    譬如这位汝王朱祐梈,是孝宗皇帝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弘治十四年时就藩卫辉,弘治十六年时就找孝宗皇帝要了一千引盐引。一千引就是整整二十万斤盐!这都不算什么了,孝宗皇帝还在弘治六年时给了靖王十万盐引,这就是两千万斤盐。

    这些贵胄拿盐当然不是自己吃,而是交给盐商,让盐商去贩卖,所获的金银就送回府中。这是明目张胆地拿公家,肥自家。

    盐的产量是有限的,盐引票发多了,这些皇亲国戚提多了,盐场的盐自然不足,直接影响的就是开中制的运转,边塞军饷的空虚。

    所谓开中制就是让盐商筹集资金,购买粮草,运往边塞,运到之后,边关会开具证明,商人凭着证明,再到盐政机构那里支取应得的官盐。他们拿到盐之后,就可以把盐拿到各地贩卖牟利。一个普通商人要取得官盐,有时甚至要花费两到三年的时间。

    但是,即便他们付出了这样多的时间精力,也未必能够取得官盐。一来是高官显爵去收“赏赐”时毫不手软,二来盐场里的盐被各级官吏偷卖,三来朝廷在缺粮时,为了忽悠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