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_第118章 建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8章 建厂 (第2/8页)

国家,用汇实行计划分配;对外基本不举借外债,不接受外国来华投资;人民币汇率仅作为核算工具。

    改革开放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沿着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不断培育和增强市场机制在配置外汇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的方向转变。

    1978年到1993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起步。这一阶段以增强企业外汇自主权、实行汇率双轨制为特征。

    为调动出口企业创汇的积极性,确保有限的外汇资源集中用于国民经济建设,从1979年开始实行外汇留成办法,在外汇集中管理、统一平衡、保证重点的同时,适当留给创汇的地方和企业一定比例的外汇,并允许持有留成外汇的单位把多余的外汇额度转让给缺汇的单位,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双重汇率制度并存。

    重点是,企业只有一定比例的购汇额度!

    外汇额度,限制了企业的扩张和发展。

    特别是私营企业,想拿到更多的外汇使用额度,几乎是很难的。

    因此,在这一阶段,我国的民营企业,做出口是竞争不过国营企业的。

    国营企业有政府撑腰,一切资源都率先向国企倾斜。

    私企连原材料都进口不了,拿什么来竞争?

    没有外汇,工厂无法进口原材料,那工厂的脖子,就被掐得死死的!

    这一重大转变,起码要等到九十年代初才能有所改观,后世创汇的企业,不仅没有额度限制,甚至还有可观的高额退税补贴!

    在此之前,王林想要发展企业,只能依靠自己去想办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