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9章 王林的棉花战略 (第4/8页)
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和沿江地区,下游南襄盆地和滨海地区。这个地区的光热资源丰富,耕作制度90%以上实行粮油棉一年两熟,以移栽棉为主;棉田布局较集中,单产水平较高,棉纤维比强度高,成熟度好;纺织工业发达,运输成本较低。 这两个产棉区,是我国的传统产棉大区。 九五计划以后,我国的棉花布局有了根本上的转变,也就是向新省转移。 新省棉区在90年代以后发展迅猛,是我国新兴的富棉地区。该区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属灌溉棉区;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棉田集中,种植规模大,机械化程度较高;单产水平高,原棉色泽好,三丝含量低。是我国唯一的海岛棉,也就是长绒棉的产区。 我国的棉花产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增长过程。 建国初期,新省主要种植的是草棉,纤维短、籽粒小、颜色黄,产量低,年总产量为0.5万吨。建设兵团从1950年开始在北疆试种棉花成功后,又于1953年在南疆试种了长绒棉,自此开创了北疆棉区棉花和长绒棉的生产。 之后,我国科研工作者为贯彻落实“将新省建成国家级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的“九五”计划,开始广泛引种,用陆地棉更换草棉,进行杂交育种,只为培育更高产、抗虫抗病、更适应新省不同棉产区环境的新品种。 棉花亩产量与种植区域、种植水平、棉花品种、自然气候等因素有关。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种植水平的不断提升,到21世纪的时候,我国的棉区,一般低产田棉花产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