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07章 杀手锏 (第2/8页)
而那些小投资者,也可以花上几十万元,就可以购买到直条型卫生巾的生产线。 这也是香江的大华公司在内地业务越来越火爆的原因。 1988年的时候,大华公司的业务员就来内地推广业务,王林也是从和他们合作开始走上发迹之路。 王林的成功故事,也激励了万千青年。 到九十年代,无数个想像王林一样发财的投资者,梦想着靠卫生巾工厂,成为王林第二。 于是乎,有志青年们借钱贷款,投资开厂。 国内的卫生巾工厂,有如雨后春笋一般生发出来。 对此狂热现象,王林无能为力。 他总不能告诉大家说,你们不要投资卫生巾产业了,你们这些小投资者,未来都只有死路一条! 就像狂热的炒股热一样,卫生巾行业的这场高烧,不到一定时候,是退不下去的。 卫生巾行业的大洗牌,也不是王林一个人可以制造或者引导的,只能通过市场的良性发展、优胜劣汰来实现。 据可靠的统计,在整个90年代,国内的卫生巾市场,可以说是万企争盟! 宝洁、花王、金佰利等一批跨国巨头趁势闯入我国市场,而国内有四五千家企业,面临一场硬仗。 对于我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宝洁等外资采取的“打法”是边推产品,边在卫视黄金时段打广告提升影响力,推动销量飙升。 更重要的是,外资巨头往往扎堆,宝洁带来了护舒宝,强生推出娇爽,尤妮佳则主打苏菲,“团战”进攻一二线城市。 外资群攻之下,一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