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55章 豪掷三千万! (第3/9页)
定要实现机械化采收。还有,明年开始,我们要扩大种植面积,搞个20万吧!” 他们今年只搞了5万亩的棉田。 这等于是在做试验,目的是为了测试新品种的产量。 周伯强道:“20万亩?好啊!我们有了这么多棉田,以后在棉花这方面,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了。” 对于国人来说,大多数人都对棉花制品情有独钟,在国人的传统认知里,化纤制品不如那些棉毛制品,这种认知上的习惯也让我们不断扩大棉花生产和消费量,而在国内各个种植棉花的地区,南疆和长江流域名声最为响亮,这也是我国棉花产业的大本营。 我国的棉花,一直都能够卖出较好的价格,也属于国家储备战略性物资。 以往一些年,由于身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每家每户仅有几亩地那时候家家户户种植棉花全都靠手工采摘,不过这也仅限于华中地区,像是南疆地区土地广袤,每到摘棉花的时候,靠着家里的几口人根本不能全面采摘,为此他们就需要从外省雇佣几万乃至几十万的采棉工。 若是使用机械采棉机,每日采棉相当于600人的人力劳动量。 也正因为如此,米国农业工程师协会将采棉机评为20世纪农业工程领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王林道:“对,以后我们就自给自足!相关的机械,国内只怕没得卖吧?” 周伯强道:“肯定没有。” 棉铃道:“这个情况,我知道一二。采棉机的专利都在别人手里。主要是在米国人手里。现在全球市面上的采棉机,主要是约翰迪尔和凯斯的产品,而这其中仅是约翰迪尔采棉机就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米国人的采棉机,能霸占市场的原因,就是他们在专利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