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270节 (第1/6页)
这玩意儿毕竟是战略物资,要是允许私营的话,恐怕要不了多久,西夏和辽国就能得到大量的铁器,对宋国不利。 官场改制上,目前已经全部推广到了全国,实行官职与品级挂钩制度。 比如赵骏的政制院知院,又是宋国公,妥妥的正一品。 吕夷简他们的政制院同知,从一品。 各部尚书如果有观察候补同知身份,则是正二品,如果没有的话,那就是从二品。 各部佐官,如各部侍郎的级别,基本也都是在正三品到正四品之间。 而一路经略使提高到正三品,安抚使、转运使、提刑司为正四品,重要地区可能会是从三品。 主要是经略使并不常设,南方基本上都不会设置,只有打仗的时候,才会派高级文官担任,有军政一把抓,堪比唐朝节度使的权力。 而州一级的知州一般是从五品,一县知县,一般是正七品。 基本上解决了原本差遣和品级不挂钩,造成官场上下混乱,职权不明的局面。 另外全国也已经开始公检法分离,之前是暂时在路一级试点,去年就开始正式推广到全国。 从此地上方就多了大理局、审刑局、教育局、工商局等多个基础部门。 它们承担的是地方法院、监察院、教育局和工商局的职能,自此县令就开始专心管地方发展,刑事案件则交由地方县尉(公安局)大理局和审刑局处理。 而且在路一级,御史台还同样有分院,被安排的御史也都是刚考上进士的年轻御史。 年轻人往往比较血气方刚,还没有被官场这个大染缸污染,所以更有冲劲。 他们每个月都要巡视地方,审计各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