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1章 弃笔从戎,科举士子要投军 (第1/4页)
宣武元年,十月十八日。(公元1646年。) 朱连壁登基继位之后,第一次恩科考试,顺利结束,放榜之日。 由于朱连壁御驾出征在外,这一次的文武科举恩科考试,最后朱连壁全权委托给了内阁首辅郑三俊。 以及礼部尚书曹玑,东阁大学士鲁王朱以海三人为主考。 参加这次恩科的举子,高达三千五百人,其中文举人有两千三百二人,武举人一千二百人。 虽然朱连壁这个皇帝,只是一个偏安一隅的皇帝,但随着朝廷开放恩科取士的消息传去。 短短三个月时间,大江南北的举子,不辞辛苦,很多更是从河南、山东、湖广等清军统治区域。 一路劈荆斩刺,赶到金陵参加考试,由此不难看出,大明民心还在。 虽然很多北方的士子,被迫剪了发,留了辫子,可他们心却还在大明。 为此,当北方留着辫子来的士子到来后,吏部尚书袁枢,九门提督刘洪起,应天知府陈子龙,就曾请示过朱连壁,如何对待这些人。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当时朱连壁的回答是:“辫子是有形的,顶在头上,但士子们报国之心,却是藏在心里的。”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被迫留了辫子,就把他们划分到建奴阵营,那么这天下,将会彻底沦为建奴的天下。” “对于北方来的士子,吏部不但不能区别对待,还要着重关照。” “九门提督衙门,要安排治下五城兵马司衙役,把每一个的人住处,落脚点、户籍家庭情况登记好。” “对于贫民举子,应天府要给予照顾,提供食宿,以及落榜之后,返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