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1章 弃笔从戎,科举士子要投军 (第2/4页)
的路费盘缠。” 朱连壁这一项爱护士子的措施,在恩科开始前,便在京城广泛传开。 前来赶考的几千名士子,得知皇上的这份厚恩,无不是感恩戴德。 尤其是江南贡院门口,左右两排新增的那醒目宣传口号,更是激励了无数士子。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保家卫国,生死光荣!” 八个醒目的大字,是朱连壁题词,书写在江南贡院门外的石碑上的,同时在金陵城中,各个城门城墙上,各种口号随处可见。 “驱逐建奴,中兴大明!” “参军入伍,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三代光荣!” …… 这些口号,就像一个个无形的洗脑牌,无论是对于京城的百姓,还是南来北往的士子客商来说,都有无形激励作用。 也让无数有志士子,顿生弃笔从戎的念头。 这一次恩科考试,为了笼络天下士子之心,朱连壁一共批了三甲三百二十一个进士名额。 武举科批了三甲二百三十六个名额。 三千五百三十八人参加的文武恩科,朱连壁一共录取了六百四十多进士。 相当于录取了六分之一的举子入朝为官,这在大明开国以来,也从来没有过的盛事。 朱连壁这么做的原因,除了笼络天下士子之心外,还有另外几个意图。 一是降低科举取士的门槛,二是降低进士的身份地位,三是为下一步促进教育改革做准备。 进士科分为三甲,一甲头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赐进士及第,这是一等荣誉。 二甲头名传胪,赐进士出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