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316章 流派之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6章 流派之争 (第18/19页)

的某些技法,比较全面地对山水画传统进行整理,形成具有综合概括性质的法则。王翚将黄公望、王蒙的书法性用笔与巨然、范宽的构图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

    “这幅小尺寸的秋树昏鸦图应该是练笔之作,只有一个印章,真正的秋树昏鸦图在博物馆收藏,不过我这张无论笔法还是构图都是如出一辙,就是尺寸略小而已。”赵老点评着。

    “王石谷在四王中比较突出。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康熙三十年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三年完成,受到康熙皇帝御赐“山水清晖”四字奖励。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因他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市场上十分收到热烈追捧,一旦真迹出现,基本都是千万起。”金总补充道。

    “最后就是王原祁字茂京,号麓台,一号石师道人。在“四王”中,王原祁年纪最小,但成就最高。在绘画方面他得到祖父和王鉴的传授,喜欢临摹五代至元代时期的绘画名作,绘画风格主要受元代黄公望影响。在技巧方面,他作画时喜欢用干笔,先用笔,后用墨,由淡向浓反复晕染,由疏向密,反复皴擦,干湿并用,画面显得浑然一体,是清代三百多年的正统领军人物。”

    鲁善工很快就分辨出四王各自的作品,因为赵老收藏的都是传承有序的藏品,上面都有作者的印章和历代收藏者的收藏章,鉴别难度很小,所以算不上什么考验。

    “收藏一定要收真迹!贵点无所谓!特别是古代书画,就算当时有点超出预算,但只要是真迹,过十年二十年也会回本。因为存世量太少,收一幅就少一幅,大名头的画家除了博物馆以外,很少有在市面流传,比如像我这样的人,收藏就是一辈子,几十年不会出售,除非我死后才可能有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