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15节 (第5/6页)
同儒家的“大同”,然后给这个世上制定出不公的规矩。 秦王后可能会被废,可能会被杀,但她被废被杀的理由一定不能是对秦太子不慈。 “我知道君上有他的难处,我也知道这个世上有它的规矩。我不指望自己能成功,只是把这件事摆出来,让所有人都知道有这一件事。”朱襄道,“如果今日的辩论能流传出去,能被史书记录下来被后世人讨论,便足够了。” 朱襄知道没有他,先贤们也有许多“不孝”和“不慈”的讨论,也有很多先贤们呼吁“孝”要和“慈”对应。 只是这些呼吁都最终只沦为呼吁。 那么这些声音就没用了吗?不是的。世界在发展,思想在进步。总有一天这个世界不需要愚忠来保持稳定的时候,愚孝也会被抛弃。 那时候的人重新制定规则,有章可循,总比从零开始容易。 先贤们所有划时代的思想,都是为了后人在翻开史书时恍然大悟的那一刻。 朱襄向荀子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后,荀子便同意他乱来了。 朝堂上,最注重孝道的儒家官吏居然非常安静,让以为儒家会最先冲上来揍朱襄的卿大夫们十分不解。 那些儒者们一个个把手兜在袖子里,有的闭目小憩,有的面无表情地注视着众人的讨论,还有人和旁人交头接耳不知道在说什么。 他们的视线偶尔扫过朱襄,眼神中都是佩服,居然没有憎恨。 这时候卿大夫们才意识到,刚才做昏厥状,要作势去揍朱襄的人,居然没有一个是儒者。 他们都知道荀子是朱襄的老师,难道荀子已经成为天下儒者心中第二个“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