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15节 (第6/6页)
子”了? 但那群鲁儒不是厌恶荀子,与荀子敌对吗?为什么他们也不反对朱襄? 朱襄也很意外,居然没有儒者来对着自己脸上喷唾沫。 他不知道的是,秦王柱当年遣鲁儒修书的时候,便将这个主意是他所出告知了鲁儒。 之后他又在南秦带领鲁儒脚踏实地做学问,教化蛮夷,给众人灌输大一统的重要性。当楚国流民来南秦后,也是他带领鲁儒们去安抚流民。 会说话,会做学问的儒者很多。如朱襄这样将“仁”之一字贯穿行为始终的儒者却寥寥无几。虽然大部分儒者不是没这个心,而是没这个机会。 在尊崇孟子的鲁儒心中,朱襄经常做“舍生取义”的事,是继承孟子衣钵的人,与荀子完全不一样。 而且,儒家孔、孟、荀三代思想,从来都没有愚孝愚忠。这都是儒家变成“儒教”之后,后人的附庸。 孔子曰:“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荀子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即便儒家此时的“孝”基本只对“父”,无视了母亲。但儒家三代巨头即使在父权上,也没有一个提倡愚忠愚孝之人。 也就是说,别说春花是嬴小政之母,就是子楚对嬴小政做此事,他们都赞同嬴小政可以不孝顺子楚! 在战国末期,还能在政治舞台上的只有儒法二家。而儒家不受统治者待见是有原因的。 他们是超越这个时代的叛逆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