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252节 (第4/6页)
为恶者。现在说我没错?” 朱襄狡辩:“这和荀子说得差不多。不受控制的求生本能,也可归结于恶。” 荀子拿出戒尺轻轻敲了一下朱襄的脑袋,道:“继续整理。” 朱襄都没感觉到脑袋疼:“是!” 朱襄继续忙碌,荀子坐着喝茶监工。 监工时,荀子看着朱襄忙碌的身影,视线逐渐模糊,开始神游。 荀子知道,朱襄已经察觉到,自己的思想与最初相遇时相比,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他自己都没想到,人都老了,居然还会推翻多年的思想,重新建立一套新的思想。 这一切都是因为和朱襄相遇。 荀子看到这个礼乐崩坏的战国时代之后,坚信人性本恶,并认为只有建立完善且坚固的阶层,让一切“有序”,才能拯救黎民与水火。 男尊女顺,是他“纲常有序”的一部分;如君王、大臣、庶民尊卑有序一样。 但这个弟子虽掩饰得很好,行为上却一直在挑衅他思想的根基。 朱襄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认为王侯将相和庶民的差距不过是家族资源;朱襄在家中与雪姬平等相处,经常教导雪姬自己决定家中大事。 荀子原本以为朱襄只是天真,将来书读得多了,事经历得多了,自然就会改了。 朱襄自荐出使长平,给了他第一个震撼,让他初次怀疑了自己的理论是否无懈可击。 之后朱襄被赵王囚禁,无数庶人自发集结,冒着生命危险围攻邯郸城,试图救回朱襄;雪姬露出了坚毅果敢的一面,先护着孩子躲避,又前来邯郸寻求救夫的机会。 荀子第一次将俯视众人的视线放平,正视庶人和妇人。 最让他动摇的是朱襄本人。 朱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