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_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2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252节 (第5/6页)

本为庶民,居住在城外山村中,在春秋时便是“野人”,没有机会接受任何教育。

    他的父母皆是普通农人,长姊品行更是不端。

    荀子从蔺相如那里得知,朱襄学习文字读写,都是从成为他门客后才正式开始。那之前,朱襄只从商人那里囫囵认得些许字,写起来还缺胳膊少腿。

    朱襄仿佛生而知之,一颗赤心不因家人背叛更改,不因君王迫害更改,不因外戚荣华富贵更改。

    荀子相信人性本恶,即便是他最崇拜的孔子也一定是经历了艰苦的教育和磨砺才成为圣人。

    可朱襄呢?

    他越了解朱襄,就越困惑。

    这世上,难道真的有天性善良的人?

    他将人性论与朱襄商讨,想听听朱襄的意见,朱襄说出一堆听上去仿佛废话,但仔细一琢磨,又仿佛很有道理的理论。

    朱襄说,人性本是混沌,但有的人偏善,有的人偏恶,就像是马车前行时,有的起步是正的,有的起步是左右偏移,后天教育就像是纠正马匹前行方向的缰绳。

    荀子不会在听了朱襄的话之后就立刻更改自己的理论,但他也不是顽固不灵的人。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他就算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也会一直学习。那么学习到了新的知识,改正错误的认知,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吗?

    荀子入秦后,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从新的视野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规正自己的错误。

    他仍旧不全盘认可朱襄的想法,但有些思想确实被朱襄潜移默化的改变了。

    朱襄所希求的那个世界,确实比他所想象的世界更美好。

    而且那个世界并非空想,并非朱襄虚无缥缈的希望。即便自己看不到,但沿着朱襄畅想的道路走下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