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6 (第1/4页)
苏轼又写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或许许多创作的灵感都是源自于苦难,但苏轼身体和精神所受的压迫,不但没有压垮这个伟大的灵魂,反而促使他完成了一次更高的超越,让他的字,也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萧悦不敢自比颜真卿苏轼,他只是“借”了别人的躯壳,体会了一个史上未曾留名的书生在决心战死沙场的前夜,突破第三个阶段的过程,并将其和自己在交流会上体会到的悲愤,或者说,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体会到的种种感情糅合在一起,让他强行突破了这个瓶颈。 萧悦落笔。 那一笔一划没有本该属于少年人的清逸洒脱,而是充满着一种沉重,喘不过气的沉重。 这沉重中透着一股子挣扎,似乎在彷徨,似乎在害怕,又似乎有不甘心,似乎在咬牙坚持。 好似落笔之人,正承担着什么让他有些痛苦的重担,压得他有些呼吸困难。即使表面上强撑着,但他内心已经有了胆怯和自我怀疑。 虽然他很努力的想从这自我怀疑中走出来,但现在看来,他还在彷徨中。 或许等他走出这仿徨犹疑,他的字就像是破茧重生一样,赢得新生吧。 萧悦写完字之后,垂头丧气道:“我现在……真的是写的不好看。” 这字笔划功夫看得出来是很深厚的,但只从美感来说,远比不过他在交流会上的字。 所谓美,是让人看着舒服。而萧悦现在的字,透着一股子他从内心散发出来的迷茫,让看的人也不由皱起眉头。 一些教授对书法不是很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