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暴君_六十三、符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六十三、符号 (第8/8页)

走走?

    那边有自己开立的书局,正好可以去瞧瞧里头的生意。

    *************************************************

    标点符号:一说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晋国温人(另有魏人、卫人二说,近人钱穆考定,温为魏所灭,卫为魏之误,故生二说),孔子的着名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着称。他是我国现代标点符号的发明人,为读书断句提供了方便,后传到欧洲改进成现在标点符号。

    又有说法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言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小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1919年,国语统一筹音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规定了12种标点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

    春社: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无定日,先秦、汉、魏、晋各代择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然此后又有官社、民社之分。

    古代春社日,官府及传统民间皆祭社神祈求丰年,里中有饮酒、分rou、赛会、妇女停针线之俗。:“是故夏勺、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蜡,天子之祭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