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5章 四门学科举制度 (第2/4页)
秦皇遵从法家也好,汉武独尊儒术也罢。 这些措施都是建立在教育系统不完善的社会背景下,才不得不施行的无奈之举。 嬴瑞相信大秦有了从“亭到国”的教育制度之后,天下将鲜有造反的暴民。 更何况,嬴瑞要解决“全民温饱”并不难,只要杨奋把南美的土豆带回来、只要琼州再收割几年三季稻。 到时候的粮食多到吃不完,暴民岂不都成了顺民? 既然温饱解决了,暴民也变温顺了。 这个时候来个六年、九年的义务教育政策,让平民的孩子都来免费上学,再把诸子百家的礼义廉耻、三纲五常,统统给这些“未来的花朵”灌输一遍。 接下来,等“纸”的产量提升上来了,活字印刷技术也成熟了。 再印刷个几万张“报纸”,刊登几条感动华夏、国士无双、烈士捐躯的新闻,给民众再强行灌输一波充满“爱”的情怀。 如果国家做到这种程度,天下还有人要造反的话,或许不需要等朝廷出兵,百姓自己就会先把反对派给灭掉。 总之,宣传教育这项工作,对于嬴瑞这个穿越人来说,玩法简直多到他用不完。 再来说说嬴瑞归类的教材科目,大致分为国学、算术、格物、兵法,《兴学疏》里面称之为“四门学”。 他把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杂家、阴阳家、纵横家等等学派,摄取其中符合正确价值观的题材,归纳为“国学”经典。 除此之外,此科目还包含“礼乐”和“艺术”等小偏科。 无论帝王将相、公侯士人,还是黎民百姓,国学就是这个国家每个人应该具备的思想。 算术则是包含墨家的几何、张苍的九章算术、以及嬴瑞自己从后世带来的诸多数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