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风歌_第194章 面圣上奏兴学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4章 面圣上奏兴学疏 (第3/4页)

科举考核。

    教学改革就是把全国的教育机构以国、郡、县、乡、亭为五个等级的单位普及,全部由官府掌控,民间禁止办私学。

    当然,这项制度不能立刻实施,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便是以东宫辖区作为试点,先在那里建一所学校,并招募当地七岁的孩童入学。

    反正这个年龄段,成家立业太早,下地干活又没力气,倒不如来上学。

    如果学子们能在一年之内,第一学期的及格率能达到七成,那么嬴瑞就有信心继续发展教育事业。

    毕竟这套教学系统对秦朝来说,太过超前了,古人能不能适应,嬴瑞也不知道?

    教学等级,即是学子从七岁开始到二十五岁这么一个学业阶段,共分为蒙馆、学堂、学宫、太学、国子监,这六个阶段。

    设立亭级蒙馆,学期六年。汉代把蒙馆列为私学,亦称蒙学,类似私塾性质,相当于小学程度。

    改“学室”为乡级学堂,学期三年。到了汉代,巴蜀文翁才创办“文翁石室”,司马相如曾经是该所“学室”的学生,也是华夏历史最悠久的一所中学。

    把学宫列为“县级学宫”,类似后世的高中,学期也是三年。如果大秦将来收复齐地,将把临淄现有的“稷下学宫”晋为太学,这样也照顾了大部分齐国博士的脸面。

    太学就是“州郡级”以上的存在了,但是以当今的天下,文盲率还是相当高,也不可做到每个郡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