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_382 硝烟再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82 硝烟再起 (第3/18页)

一位辽王、一位衍圣公。

    一个靠的是关系、一个靠的是名望,都是极难缠的人物,任何一个处理不善,引起来的将是一系列难以处理地后果。可是这两个人不处理,就如两只拦路虎,改革的事情势必难以进行下去。

    正德回宫后即着令厂卫调查辽王犯法详情,杨凌也在家中焦急等待山东的情形。此时,泰安学政张多器的回信和衍圣公的奏折这时已经在来京的路上了。

    杨廷和在朝堂上冷眼旁观,也看得出,这是反对一派的最后一招棋了。这两位王爷、国公全都不好惹,在朝堂上弹劾他们,不管成不成功,首先就等于得罪了这两大势力,若非逼不得已,他们也不会用这种手段,所以现在只要成功解决好这两件事,那么朝堂上的阻力基本就不存在了。

    然而杨凌地煞气太重,每次做事总是闹的腥风血雨,他生恐杨凌血气方刚、意气用事,把事情搞砸了。朝廷改革,是有益于江山社稷、有益于黎民百姓的事,也符合他的政治理念,他实在不愿意看着这样一件好事情半途夭折,于是思索再三,终于决定登门拜访杨凌。

    这已是两天之后了,杨廷和除了当初奉皇命登门探望过一次,还从来没有来过杨府。杨凌正趴在炕头上和儿子斗蝈蝈,骤然听说他来了,杨凌十分诧异,他忙脱掉汗衫,换上轻袍,把儿子交给文心,然后赶到中堂相见。

    杨廷和寒喧几句,便开门见山道明来意,意思很简单:这两位大人物一定要处理,就算皇上不愿意。也得竭力进谏,务必劝说皇上下决心惩办。

    但是惩办的方法必须有区别,辽王案若属实,必须严惩,正当风口地时候,得加倍惩处才能收到效果。而衍圣公,就得委婉一些,免得贻人口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