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_354 借势呼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54 借势呼风 (第10/19页)

九五至尊无上之权,来压制百官掌握的礼,趁机把清流一派撤底打垮。

    国公,他们手中地利器,一个是礼。一个是权,国公要插手其中,要以何目的?如何以制刘瑾?门下……实实的想不通,这件事要怎么做才能把火引到刘瑾身上?”

    杨凌哈哈大笑,说到:“阁老,我就知道你会有所疑问,怕你沉不住气,才来知会你一声。现在地朝堂。一场议礼,各怀目地,刮的是百官的八面风,烧的是皇上的无名火,这火是对着百官们去的。看起来似乎引不到刘瑾身上……”。

    杨凌起身说道:“阁老这几天不妨冷眼旁观,不鼓动、不阻止、不参与,让那风刮的再乱一些,让那火烧地再大一些。等我上朝覆旨地时候……”。

    他脸上的笑容渐渐冷了下去,目光慢慢凌厉起来,一字字道:“那时,就是我和刘瑾,在这紫禁城中最后决战之始。”

    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孝,孝莫大于祭。

    而正德皇帝。正是不屑于这一点,触犯了官员、士子们一直奉行不渝的宗旨,触犯了他们心中的道德底线,百官正是抓住了天子不孝、有失人君之道这一条份量十足的理由,开始向皇上发难。

    谏议大夫舒芬对皇帝今日妄言妄行,犹不知悔改感到怒不可遏,回到府中便洋洋洒洒,写就一篇《隆圣孝以答人心书》。公开上书指责皇帝。并和皇帝辩论孝道,天理。人欲。

    说起这舒芬,知者寥寥,可是提起他后来写的一首诗:“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那就耳熟能详了。

    这位仁兄不但才华横溢,而且为人至孝,后来慈母病逝,竟忧伤成疾,因而辞世,孝字在他心中,实比天还大,如何能容忍皇帝如此蔑视孝道。

    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